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發(fā)布時間:
2020-10-12 09:06
來源: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董英華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方向目標。安順一中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這個“根本問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構建“三全育人”體系,引導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紅色基因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
安順一中建于深重災難的舊中國。100多年來,學校一直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紅色基因深深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
1.安順一中雖因“廢科舉、興學堂”而生,但客觀上培養(yǎng)了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安順一中前身是建于1842年的鳳儀書院。1906年在“鳳儀書院”基礎上,另行選址在1804年所建的安順府學政試院而建立的“安順府官立中學堂”,距今已有114年的辦學歷史,是安順歷史最悠久的一所中學。學校創(chuàng)始人黃元操老先生曾經(jīng)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擔任過民國參議員及省參議員,參與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還擔任過安順府勸學所總董(相當于今之教育局長)。老先生苦讀出身,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自幼由于各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暴行,更激發(fā)了愛國主義思想。青年時期又受到了民主思潮的熏陶,萌發(fā)了“教育救國”的愿望,開辦學校成為安順一中創(chuàng)始人。
故事1:創(chuàng)始人黃元操當時為學校所作之校歌中,有這樣幾句可以體現(xiàn)他的教育思想:“世界競爭,船堅炮利。陸??者\用科學,日新月異。要穩(wěn)定太平駭浪驚濤,趁青年,寶貴光陰休放棄?!边@些文字,放在今天的教育環(huán)境中,仍然不過時。
故事2:1915年為反對袁世凱與日本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舉國上下掀起了討袁大潮,安順一中全校師生立即響應,周燦云先生奮筆疾書“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學校將其鐫刻石碑,以激勵師生愛國熱情。
愛國主義、救國救難必定是融入到我們骨髓的DNA,是我們一中人的初始基因。
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后,中國共產(chǎn)黨在安順的第一個黨支部就建在我校。
早在1926年,陳曾固從安順一中畢業(yè)后,考取北京的朝陽大學就讀,從事中共地下黨秘密活動;在北京期間得到黃元操先生的幫助和引領。陳曾固1949年任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貴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任中共貴州省委第一副書記、教育部副部長等職。
1934年,中國共產(chǎn)黨秘密指導我校師生成立“三乙讀書會”,創(chuàng)辦進步刊物的???-《安中???、班級刊物--《三乙周刊》出刊。“三乙周刊”和“安中???,是我校學生李運亨、陳漢民受到安順地下黨員王蕓生、繆正元的影響下組織和創(chuàng)辦的。讀書會和刊物宣傳自立自強的愛國精神,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成為四中醒目的精神旗幟!
1935年,學校擴招為6個班,改名為“省立安順中學”,
同年,中共安順黨支部在我校建立。陳漢民離開四中后,其主編的《四中??酚嘘P嶺籍學生雷永明主持,該生在??习l(fā)表《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前奏》,思想積極進步。同年,紅軍長征經(jīng)過安順,共產(chǎn)黨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1935年,華北事變。一二?九運動爆發(fā),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安順四中師生聲援“一二?九運動”,發(fā)出了時代強音,發(fā)表了抗日宣言和通電;在校園內(nèi)隨處可見可聞抗日墻報和歌曲。同時,在中共省委委員秦天真的關注和發(fā)展下,四中師生的中共黨員人數(shù)增多。同時,我校師生還主動向中共安順地下黨公開發(fā)行刊物《曉雞聲》投稿,表達對時事的關心和看法,并參一些地下黨組織的業(yè)余活動,助力中共地下黨的影響,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其中著名的學生代表有雷永明、洪鼎、劉英泰、 胡博、林開祥。
2.與新時代國家戰(zhàn)略共建。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始終與新時代國家戰(zhàn)略同向同行,秉承“培養(yǎng)有責任擔當?shù)娜恕钡氖姑?,以服務國家?zhàn)略和地方發(fā)展為己任。
安順一中是全省首批重點中學,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近年來先后被評為“省優(yōu)秀校園文化育人基地”“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學?!薄笆◇w育藝術工作先進集體”“省級安全文明校園”“省文明校園”“全國文明校園”“貴州省首批中小學(幼兒園)校本研修示范學?!薄百F州省特色文化學?!薄百F州省安全文化建設示范創(chuàng)建單位”“貴州省國防教育特色學?!薄?/span>貴州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示范基地?!?/span>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學校堅持用新思想鑄魂育人,以培養(yǎng)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的現(xiàn)代化強國所需要的領導世界的人才為目標,加大課堂教學改革,近年來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培養(yǎng)了一大批建設社會主義的有用人才。
人物1 美學家:劉綱紀
王學書老先生在《鳳儀槧懷》中指出,學校有科學民主、愛國愛鄉(xiāng),優(yōu)教優(yōu)學、剛毅誠實辦學優(yōu)良傳統(tǒng)。安中學生兩個突出傳統(tǒng):一是“學生自治會”活動活躍:學生自己組織、策劃自己的活動;二是學生思想活躍:喜歡辦刊物,發(fā)表時論見解,培養(yǎng)科學民主精神;演文明戲,組織劇團,學生自編自演。校友劉式型《他們從安順走出》中介紹了其中的三位學生代表:劉綱紀、戴明賢、胡維漢。
1933年1月生,貴州普定人,武漢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家、美學家、美術史論家,亦工書畫。1952年從安順一中畢業(yè)考入北京大學。1 9 5 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后到武漢大學工作至今。曾長期擔任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美學學會會長,武漢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先后被吸收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書法家協(xié)會、作家協(xié)會會員?,F(xiàn)任中華美學學會顧問、國際易學聯(lián)合會顧問、湖北省美學學會名譽會長。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美學史、中國書畫史論、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研究。與李澤厚并稱“南劉北李”。
人物2 抗疫沖鋒英雄:毛青
每年9月新學年開學之際,《開學第一課》都會如約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2020年的《開學第一課》圍繞“少年強,中國強”這一主題,以“團結·科學·擔當”三個篇章展開生動講述,彰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現(xiàn)中國少年兒童在這場疫情中的成長和精神面貌。
在《開學第一課》的現(xiàn)場,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病科主任、軍隊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專家毛青的出現(xiàn)了,他是我們校友,也是抗擊疫情他們是逆行者,更是沖鋒者!他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二、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構建“一統(tǒng)領、兩特色、九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學校積極創(chuàng)新育人機制和載體手段,不斷整合紅色教育資源,通過打造紅色講堂、開展紅色實踐、探索紅色課程,讓紅色基因貫穿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打造“一統(tǒng)領、兩特色、十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tǒng)領,注重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充分發(fā)揮課程、實踐、文化、網(wǎng)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的育人作用,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全員踐行思政,人人都是育人主體。學校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學校學科教師、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管理干部等針對育人主題協(xié)同發(fā)力,全員參與,雙向互動,在教育、管理和服務中體現(xiàn)“以育人為本”。
通過崗位聘任,強化育人職責。對于崗位中的育人職責提出明確要求,形成各育人主體聚焦“立德樹人”多維發(fā)力的立體空間。在教師評價體系中強化育人成果導向,教師職稱職級晉升中設置參與育人的指標權重,將師德水平和“育人”成效作為教師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將育人成果納入管理服務人員年度考核、職級晉升的考察評價體系。
學校建立“古槐學子講堂”“古槐名師講堂”“同讀一本書·讀書面對面”等多種交流渠道。每位校領導對接基層黨支部、班級或學生社團,每學期至少為學生講一堂思想政治課或形勢政策課。中層干部和黨員干部定期參加學生主題團日、主題班會、社團活動或文體競賽,一對一聯(lián)系一名幫扶學生;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攜手并肩,共同研討課程思路;學生培養(yǎng)中,學科教師與班主任合力強化思想引領,積極開展針對學生的生涯發(fā)展指導;管理、后勤工作人員以精細化服務保障管理育人、環(huán)境育人。
2.全程以生為本,時時都是育人契機。學校注重在教育教學和學生成長中實現(xiàn)全程育人,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從學生入學到畢業(yè)的全過程、全時段覆蓋。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深化思政課程改革和課程思政創(chuàng)新。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的局面。落實學?!蛾P于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辦法》,做好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教學名師及教學團隊培養(yǎng)工作。
實施青年成長引領工程,結合國家戰(zhàn)略、形勢發(fā)展、時事熱點等,開展主題思想政治教育。針對高中生普遍感受到的學業(yè)壓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訓練,使學生能夠透過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看到本質,實現(xiàn)在知識傳授中的價值引領,強化使命擔當。打造“古槐精神”傳承與校史文化主題教育、古槐大講堂、 “中國夢·師生唱”“紅色研學旅行課程”等紅色品牌活動,將思政工作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現(xiàn),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3.全面培養(yǎng)能力,處處都是育人載體。學校將線上線下、校內(nèi)校外密切聯(lián)接,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將各種教育力量、教育資源聚焦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育人要素互促融通。
充分利用學校毗鄰王若飛故居、黃齊生故居等優(yōu)勢,發(fā)揮紅色基地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如:6月21日,由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學術指導,貴州日報報刊社、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中共安順市委宣傳部、中共安順市委教育工委主辦,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文旅新聞部、天眼新聞文化頻道、安順市第一高級中學承辦的“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若飛精神”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99周年“七一”主題活動在我校舉行,我校部分學生全程參加活動,學生深受教育。
我們來看三位學生在活動中的即席發(fā)言:
張欣悅(安順一中高二15班學生):從小學起,我就非常崇敬王若飛。一開始只知道這位人民英雄是我們安順人,后來我纏著父母參觀了王若飛故居,就對王若飛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臧克家在紀念魯迅時曾寫道: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王若飛先輩便是后者?!耙磺袨槿嗣翊蛩恪钡娜麸w精神,是他對國家、對人民的真摯感情的反映。
黑格爾曾說過:一個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民族才有希望。正是因為懷有愛國之情,王若飛才甘愿獻身;正是因為懷有愛國之情,才有那么多醫(yī)療隊員、共產(chǎn)黨員、解放軍戰(zhàn)士在一線抗疫。我想,愛國主義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容。我們當代青年,也應該自發(fā)地、自覺地將個人與祖國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愛國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要繼承好先烈的遺志,努力提升自我,為參與建設革命先烈用獻血換來的這片熱土而時刻準備著。
汪嘉寧(安順一中高二15班學生):“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句詩沸騰了王若飛的愛國熱血;“一切為人民打算”,踐行了王若飛對人民的承諾?!耙試鵀閲?,以天下為天下”,我想到了百年前我們的華夏兒女立下報國鴻志,不顧炮火硝煙,砥礪前行;或有人悉心鉆研,為復興祖國揮灑熱血。不論是百年前沖上街頭的劉和珍君,抑或是庚子年沖上前線的00一代,都將自己的理想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與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作為中華兒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秉承紅色基因,傳承若飛精神,有民族的自豪感,牢記使命,身體力行地書寫新時代的民族華章。
田宇航(安順一中高二15班學生):從以上事跡中,我們可以感知戰(zhàn)爭年代里,無數(shù)個像王若飛一樣的志士,以他們永不褪色的英雄情結,洞見“雄關漫道真如鐵”的艱辛,“人間正道是滄?!钡膱远?,“長風破浪會有時”的闖勁。在歷史中銘記先輩風骨,于銘記中緬懷,與緬懷中前行,我們責無旁貸。
中華民族世代沿襲的精神與信仰,給予我們當代青年彌足珍貴的動力。無論是以身殉國的王若飛,還是國防科技戰(zhàn)線上的專家,或是以筆為矛的文人志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英雄!即使成灰,他們的唐魂漢魄也依然縈繞著那片厚土。有人叫那片厚土為“大陸”,有人叫那片厚土為“九州”,現(xiàn)在我們稱那片厚土為“中國”。
每個人都是歷史的關鍵齒輪,每個齒輪用微小堅定的力量持續(xù)轉動。正如王若飛的一生,他把自己鑲嵌在歷史的機遇上,推動其不斷向前的同時,也為后人前行注入精神力量。
校內(nèi)與校外相配合,助力學子成為時代新人。學校探索建立家校聯(lián)系溝通機制,設置“校園開放日”,班主任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情況,邀請家長走進學校參加“古槐大講堂”,參與“德育之星”評選,提供家校密切溝通平臺,相互配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堅持學校黨組織領導,強化政策設計、突出協(xié)同育人,精準把握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載體的時代特征,著力培育時代新人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學校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學校獲評全省、全國“文明校園”稱號,多名學生被評為省、市級“新時代好少年”。
1.堅持黨組織領導,一以貫之堅持“書記在現(xiàn)場工作法”。學校黨建工作固化形成“三帶”機制,基層黨支部和黨員在“帶動、帶領、帶頭”上下功夫,形成示范和引領。黨總支通過抓思想政治工作,凝聚改革共識,形成發(fā)展合力。各級黨組織書記以“問需于基層,問計于師生”為導向,做到大事要事難事面前,始終在一線指揮,形成“書記在現(xiàn)場”工作法,將黨對育人工作的領導落細落實。切實推動思想政治工作適應新形勢、符合新要求、邁上新臺階,為學校改革發(fā)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思想基礎和政治保證。
2.強化政策設計,讓思政工作與教育教學相融合。學校將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同建設示范性高中復評與升類結合起來,同全面提升學校管理服務水平結合起來,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結合起來,自覺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龍頭”并以此帶動學校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將紅色基因傳承融入學校的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
3.突出協(xié)同育人,在潤物無聲中實現(xiàn)思想引領。學校建立“大思政”格局,推動學科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科室和年級形成合力,實現(xiàn)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強化問題導向,通過座談、訪談、問卷等多種方式精準了解師生思想動態(tài)。破解難點難題,精準運用網(wǎng)絡媒介,提升育人效果,針對當今高中生的個性化特點,提升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確保工作成效,立足于學生思想特點和行為習慣,滿足學生需求,回應學生需要,教育引領學生成長成才。
2019年5月29日下午,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慕德貴走進安順市第一高級中學,對中小學思政教育工作進行調研。在我校主持召開了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聽取了學校負責人思想政治課工作匯報,對安順一中思想政治課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推薦資訊
2023-11-28
2023-09-28
2023-03-14